【立秋飲食】立秋吃對食物 養肺防秋燥

秋已立,氣溫仍高得很,雖然我們的體感溫度與農曆有所出入,但從中醫養生角度,「治未病」概念非常重要,也就是就是能先洞見疾病,加以預防治療,減低發病的可能。立秋是秋燥的開始,即使炎夏未退,其實現在就要好好為秋冬的寒氣入侵做打算了。
自立秋以降,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增大,有著涼、感冒的風險,同時夏天的熱度仍未完全散去,所以中醫把秋季的燥熱之氣,稱為「秋燥」。秋燥屬秋季由「濕熱」逐漸邁向「乾冷」的過渡期,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秋燥傷肺的意義
中醫所說的「肺」,不僅是生理上的肺功能,還包括體外防禦力、體內免疫力、水分代謝、呼吸道等等,如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等。所謂的「秋燥傷肺」,主要是因為入秋後,雨水漸減,加上空氣的濕度不高,氣候上的乾冷會使體內水分更容易散失,我們的黏膜也更加乾燥。所以在秋天有時會出現呼吸不順、口咽乾燥、易乾咳、嘴唇或是皮膚龜裂出血等症狀。
立秋養肺的食材
中醫以食療為先,藥補為後,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又能增進免疫力,護肺又養肺的食材,這些食物其實都有個特性,就是具有黏滑的口感,這正是中醫所認為對應秋燥的良方。
- 秋葵:秋葵中的黏液,其中的果膠能保持人體消化道的潤滑,進而有效幫助消化吸收、保護胃壁,增進體內的免疫力。
- 白木耳:白木耳有「窮人燕窩」之美稱,有助於久咳不癒。中醫認為白木耳「潤肺」,因為它富含植物性膠質。
- 海帶:海帶內的黏液成分藻膠酸(Alginic Acid)可吸附侵有害的毒素,像是灰塵、重金屬,並有助於肺臟把雜質排出。
- 山藥:山藥別名「淮山」,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黏質多糖,可促進人體正常生長及修復等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