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仔修身】增肌還是增肥?增肌減脂運動及飲食建議

不少人說運動後避免進食可達到減脂效果,覺得辛辛苦苦運動消耗掉幾百卡熱量後,為控制體重而不再進食,其實這樣反而讓運動效果大打折扣。身體有足夠肌肉才能更好地提高代謝率,進一步減退脂肪,運動後選對食物、把握黃金30分鐘內補充,不但不發胖,還能迅速恢復能量,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究竟運動前後應該吃什麼?今次我們特別介紹目前所知的減脂不減肌肉最有效的方法,使你增肌同時亦有效減少體脂,秘訣在於嚴格執行以下七大原則!
原則1: 找出自己的TDEE
健身不可捱肚餓,反而要吃更多,但首要找出身體每天消耗多少卡路里(TDEE)才能知道要吃多少!重點不是吃得少,而是要吃多,因為吃得多過身體所消耗的,身體才能增肌。
TDEE計算機:
原則2: 夜間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
增肌減脂強調重量訓練,非常需要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糖原提供能量,但身體在休息時僅消耗少量的糖和糖原,睡覺時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也降低了,身體更會釋放更多的胰島素,而高量的胰島素會增加脂肪儲備,所以夜間最好避免攝取碳水化合物。
原則3: 多吃纖維素、多吃魚
纖維素以阻礙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減慢糖分子進入血液的速度,有助減少胰島素的釋放,防止發胖,進行增肌減脂時可攝取適量纖維素有助減少脂肪。
健身人士多半會吃纖維粉,但其實不少蔬果的纖維含量都很高,如豆類、菇蕈、奇亞子、海藻等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飲食中輪流替換這些食物,可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
吃魚既能增強大肌肉,亦能減少體脂增加!在冰凍水域的如魚類如三文魚,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助肌肉對胰島素反應更靈敏,有利增加肌肉減少脂肪,更能促進身糖原儲備和氨基酸進入肌肉,每周吃3次三文魚,更有助儲存谷醯胺。
原則4: 把握運動後30分鐘進食黃金期
運動時肌肉消耗了很多能量,這時肌肉正缺乏資源,會把飲食中的醣類、蛋白質提供能量的原料抓進肌肉裡,還沒堆積到脂肪細胞時已快速地被肌肉細胞搶走,有效提高代謝、幫助恢復疲勞。運動後進食不僅可以讓增肌減脂更有效,也會讓疲勞更快恢復,間接達到減少脂肪累積。
做完運動30分鐘,請多攝取碳水化合物,而且要高GI值的,最好是香蕉和低糖豆漿,能協助蛋白質長肌肉,補充被消耗掉的肝醣,有助恢復體力,更重要的是可避免肌肉被當成能量燃燒。
原則5: 低脂飲食
熱量過剩、飲食脂肪過量及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都會令體脂增加,減少飲食的脂肪量,能提供肌肉增長的必需的脂肪酸。在增肌減脂時期,「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搭配非常重要,將之加入日常飲食中,絕對有加乘的效果,例如豆類/豆製品飽和脂肪較低,更不含膽固醇,不僅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營養,還有助身體保健。此外,雞肉、海鮮、雞蛋、豬肉、牛肉都是增肌減脂期間必選的食物配搭。
另外,根據美國飲食協會及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帶氧運動後補充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比例應該是 3-4:1,若果進行肌力運動,如負重訓練,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比例則是 2-3:1,這樣食才可達到最高效率的肌肉合成。
原則6: 安排帶氧訓練
本身屬於脂肪形的人士,帶氧訓練有助減肥,但練太多又會影響肌肉增長和新陳代謝,建議每周三次帶氧訓練,可安排在早上空腹時,身體會動用脂肪儲備來代替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此外,把負重訓練控制在60分鐘內,建議多做Drop Sets/Super Sets,消耗更多碳水化合物,讓大量血液流進受訓肌肉,是增加肌肉生長的好方法。
原則7: 早晚兩次負訓
負重訓練可以令身體產生能促進肌肉增長和脂肪減少的激素和酶,建議每天早晚進行兩次負重訓練,有助防止熱量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早起15至30分鐘,進行一次循環訓練Circuit Training,下班後再來一個正式的重量訓練。
編註:本站不主張盲目瘦身,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不同,所適合的減重方法都不一樣,實行相關食療或運動前應該先向專業營養師或家庭醫生詢問,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配合運動、作息定時,方能達到健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