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

eczema

疾病基本資料
疾病名稱:濕疹 (Eczema)
就診科別:皮膚科
身體部位:皮膚

濕疹是皮膚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在人體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皮膚發炎,皮膚上會出現水泡、鱗屑、結痂,會有局部搔癢及燒灼感。濕疹是很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特徵包括劇烈搔癢、滲出液體、重複發作等。成人與孩童均機會罹患,全身全何部位都有機會發病,亦沒分季節性,但較常見於秋冬季復發或病情加劇,時好時壞,易演變成慢性皮膚病。

成因

濕疹是因皮膚產生的發炎反應,所產生小水泡會滲出液體,因而有濕疹之名,發病原因非與「濕」有直接關係,凡刺激表皮所產生的炎症反應,都算是濕疹的病因。 引發濕疹的外部原因主要來自外在環境的刺激,包括:

       化學物質,塑料製品、橡膠製品化工塗料、防水劑、農藥、殺蟲劑洗衣粉、清潔劑、油漆、化妝品等;
       非天然人造纖維、皮革、衣物殘留的印染劑、漂白劑、螢光劑等;
       長時間暴露在不良環境,反覆接觸塑膠、橡膠、洗滌劑、藥品。 

當人體處於這些條件之下,很容易導致免疫功能失調,刺激皮膚,產生異變,進而引發濕疹。另外,天氣改變如乾冷、悶濕、花粉季,都會造成皮膚發炎反應。 

至於引發濕疹的內部原因方面,日常生活中某些食物本身就是致敏原,如甲殼類海鮮、牛奶、蛋等,攝取後可能誘發濕疹或加重病情。此外,某些濕疹類型與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如家族有濕疹病史或過敏體質者,當遇到相應的致敏原,濕疹就容易爆發。若體內附有慢性疾病,例如胃腸功能長期欠佳、腸道寄生蟲、慢性酒精中毒、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不良、疲勞、長期情緒和精神不佳都可能引發濕疹。 

一般而言,濕疹的發病會由多種內外因素交互作用而致,若想找出引致濕疹的主要病因,最好從濕疹出現的時間、生活作息、接觸史、過敏史等多管齊下,方可確認病灶與病因,從而對症下藥。

症狀

       皮膚會出現紅斑,皮疹對稱

        密集性小丘疹

       細微的水泡,有滲液、糜爛、結痂、鱗屑

       患部會苔蘚化,變暗紅、色素沉澱

       皮膚搔癢、變粗厚

       皮膚皸裂、膿皰.皮膚腫脹

併發症

疱疹、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疣、傳染性斑塊、局部淋巴結腫脹、淋巴結炎、菌血症、敗血症、膿毒血症

高風險族群

1.      過敏體質者

2.      乾性膚質者

3.      遺傳

4.      長時間接觸水、清潔劑的清潔工、洗碗工、家庭主婦等

5.      經常包尿片的嬰孩,臀部長時間處於悶濕不透氣

6.      接觸大量甲苯二異氰酸酯的人

7.      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者

8.      嗜辣人士,或吃了會刺激皮膚發炎的食物的人,如酒、芥末、香腸、堅果類等,多吃都會導致濕疹發作

9.      常用藥人士,包括止痛藥、巴比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等

10.  特殊病患者,如洗腎、肝功能不佳病人、感染腸寄生蟲,代謝不良者

預防

1.     避開致敏原

2.     有過敏體質或病史,在衣食住行方面多加留意,避免接觸引發過敏的食物或物品、避免情緒過度起伏,因為情緒或引致身體出汗,刺激皮膚發癢和發炎。

3.     多運動,強健體魄,改善過敏體質。

4.     調節生活節奏,釋放壓力。

5.     乾性膚質者宜加強保濕,洗澡時避免水溫過熱或時間過久、過度摩擦、使用過多肥皂或浸浴時水溫太高。洗澡後身體半乾時,就宜塗抹保濕乳霜,加強肌膚濕度。

6.     宜多食用蘊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食物,以清淡為主,少鹽少糖,以免體內鈉質積存加重皮膚發炎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