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爆血管!】高血壓症狀、治療以及預防全解構

一個五十多歲的上班族,平時工作忙碌,三餐在外吃,有時晚上還要應酬,回家便倒頭大睡,隔天起來鼻血流不止,往急診求醫方發現血壓爆升,轉介至心臟內科門診仍百思不解為何得上高血壓,因為平時沒有不舒服…其實高血壓病人未必有特別的感覺,因此常被忽略,而夏天天氣易令人體水份流失,若沒及時補水,血液便會變得濃稠,導致血壓升高,增加中風、心肌梗塞和爆血管的機會。Come Healthy編輯團隊就此為大家整理了高血壓成因、症狀、併發症、正確量血壓方式及預防方法,讓大家了解更多。
常見高血壓成因
年長、肥胖、吸煙、過量飲酒、不良生活習慣、腎病、內分泌失調
高血壓症狀
沒明顯症狀,即使血壓異常,病患可能沒有不適感覺,因而有耽誤就醫的情況。總括而言,高血壓患者會有:
– 頭痛
– 頭暈
– 耳鳴
– 心悸
– 流鼻血
– 兩肩酸痛
– 嚴重者或有噁心、嘔吐、昏迷等
高血壓併發症
高血壓會對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併發症,及早治療方能避免:
1. 動脈血管硬化
高血壓可能使動脈內膜增厚,令血管硬化,血管壁變厚且狹窄,破壞動脈管壁,形成動脈瘤,萬一發生主動脈破裂,將會較心肌梗塞更危急,病人甚至因為來不及動手術而喪命。
2. 心臟衰竭
血壓高造成動脈阻力增加,導致左心室需更用力泵血,長久下去令左心室變肥大以致心臟衰竭。而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危險會增加。
3. 腦中風
高血壓會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塊阻塞血流至大腦各部位,這是引起中風主要原因。
4. 腎衰竭
血壓高會令腎臟血液循環惡化,破壞腎功能。
5. 失明
高血壓會造成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嚴重者或有失明可能。
6. 代謝症候群
高血壓也常伴高血脂、高血糖,將來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中風的風險。
診斷高血壓
一般使用血壓計就可以測量:根據WHO的規定,正常血壓值140/90mmHg,無論是收縮壓或者舒張壓超過上面的數值,都可稱為高血壓。
血壓分類 | 收縮壓(mmHg)上壓 | 舒張壓(mmHg)下壓 |
理想血壓 | 低於120 | 低於80 |
正常血壓 | 120~129 | 80~84 |
高血壓前期 | 130~139 | 85~89 |
高血壓 | 高於140 | 高於90 |
血壓這樣量才正確
1. 量血壓的時間:早上起床或晚上睡前最好
血壓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小時升高,所以早晚的血壓數值最具參考價值。
2. 姿勢:靠椅坐直腳踏地
量血壓時必須要坐好,盡量坐有椅背的椅子,身體輕輕向後靠,雙腳必須放在地上,不可蹺腳,不以說話。重點是確保手臂與心臟同一高度,且將手心向上,放鬆即可。左右手的血壓不同,記錄時應選擇血壓偏高那隻手以固定測量。
3. 對的情況:平靜心情量血壓
量血壓前須安靜休息一會兒,不宜在運動、進餐或洗澡後馬上量血壓,測量時亦避免飲酒、吸煙、飲茶或刺激性飲品。
4. 適合的壓脈帶:手臂圍鬆緊要注意
a)量血壓時最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壓脈帶,太鬆或太緊都會影響血壓的數值,建議在綁好壓脈帶後有伸入2隻手指的空間。
若手臂圍多過32cm,最好選購寬一點的壓脈帶
若手臂圍在22~32cm,上面的壓脈帶的適用
若手臂圍少過22cm,最好選購窄身一點的壓脈帶
b)壓脈帶須綁在手肘內側凹處對上約2~3cm,且將軟管線對齊動脈(約在中指壬上一直線位置)。
c)如穿著薄衫可直接量血壓,因為捲起衫袖反而會令壓脈帶不平穩;如穿太厚的衣服最好脫下才量血壓。
5. 一周記錄為間隔
記錄血壓儘量以七天為間隔,建議侍日重複量兩次血壓,每次隔一兩分鐘,然後取平均值做記錄,如有心律不正,盡量量三次後取平均值。若須要覆診,建議在家量血壓再與醫生的做比較,以免到醫院因為緊張而導致測量數值不準確。
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常以藥物來進行治療,藥物主要分為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利尿劑,無論是那一種都有不同的副作用,服用血壓藥物都必須遵照醫生指示,按時按量服食,切勿自行停藥。
另外,即使有家人用屬高血壓亦不能共用藥物,因為高血壓藥物是針對不同病人的身體狀況而給予。此外,平時須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營養均衡,定期量血壓,數值異常須馬上求醫。
預防高血壓
1. 減重:研究顯示每減十公斤,血壓會降5~20mmHg。建議BMI維持在18.5~24之間。
2. 運動:帶氧運動對助控制血壓,規律帶氧運動效果極佳。建議長者游水。
3. 戒煙戒酒:吸煙會增加血管中的壞膽固醇,造成動脈硬化,使血管收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少量酒精有助降低血壓,但飲用過量則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建議一日不要飲超過一瓶啤酒或120cc紅酒。
4. 作息正常:長期晚睡、失眠、壓力大都會導致血壓上升,因此正常作息習慣可維持穩定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