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香料】消委會:九乾香料含致癌物可致肝癌、畸胎、幼兒發育不全

乾香料是入廚必備配料,惟暗藏致癌風險!消委會測試市面乾香料樣本,包括胡椒、薑、蒜、咖哩及混合香料,發現九款常用香料含毒素 (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其中一款咖喱粉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超出本港法例要求及歐盟標準限制。
委會測試市面上37款乾香料,包括23款胡椒、4款薑、5款蒜、4款咖哩及1款含蒜的混合香料,測試各樣本的黃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和總含量,及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
測試結果發現7款常用香料含有黃曲霉毒素,含量介乎每公斤1.1微克至20.1微克,相差逾17倍。有3樣本更同時檢出黃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包括胡椒粉、薑粉、咖喱粉及蒜粉,佔全部樣本數目約19%。其中「有利腐乳王」咖喱粉被檢出最多毒素,黃曲霉毒素總含量為20.1微克/公斤,超過香港法例(15微克/公斤)及歐盟(10微克/公斤)的法例要求,消委會已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九款驗出黃曲霉毒素及或赭曲霉毒素A的香料:
「辣大姑Ladaku」白胡椒粉
「佳之選Select」白胡椒粉
「Raitip」白胡椒粉
「TESCO」薑粉
「老師父Old Master」咖哩粉
「誠興椰子香辣原料」蒜粉
「有利腐乳王」咖哩粉
「特惠牌SureBuy」 白胡椒粉
「Waitrose Cooks’ Ingredients 」咖喱粉
消委會測試市面37款乾香料。(消委會影片截圖)
黃曲霉毒素是致癌物質,常見於炎熱、潮濕地方,主要分B1、B2、G1和G2四類,會污染食用植物。消委會指出,黃曲霉毒素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1類致癌物,與人類肝癌有關,特別是帶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人而言,致癌風險較高,同時亦會影響胎兒,更會導致幼兒發育不健全。
根據香港《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任何食物(花生或花生產品除外)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的最高濃度上限為每公斤15微克,不過,現時香港暫沒有為香料訂定赭曲霉毒素A的可容許最高濃度上限。根據歐盟法例,胡椒、薑等赭曲霉毒素A最高含量上限為每公斤15微克,消委會促請當局能為消費者提供有法可依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