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法】對付癌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並且據統計數據顯示,中港地區的癌症治癒率遠低於其他國家。一是因為中國腫瘤患者被檢查出腫瘤的時候多數已是晚期;二是手術治療或放化療病人身體往往承受不了,副作用太大。要對付癌症,一種致命惡性腫瘤,病人在癌症早期階段又無明顯症狀,甚至可全無症狀…

腫瘤的病因
腫瘤的病因不外乎內因與外因二方面,外因包括外邪(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和飲食因素(飲食不節、不潔、偏嗜);內因包括情志因素和臟腑虧虛。

這些因素往往不是單獨致病,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於機體而發病,尤其是臟腑虛虧,是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

腫瘤患者的病理改變以「痰、毒、瘀、虛」最為多見,因此,腫瘤的病機可概括為痰濕結聚;熱毒內蘊;氣滯血瘀;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

癌症可防可治,不要談癌色變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錯誤以為癌症是不可治療的,結果造成一種假象,認為癌症就是絕症。癌症患者往往心理壓力極大,恐懼不安,實際上癌症不是絕症,延誤治療的疾病才是絕症。」

癌症可以治癒,回答是肯定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期癌症病人的治療約有90%以上可以治癒。防癌體檢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幸癌症已到了中、晚期,更要克服心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能懈怠,要遵照醫生的指導,定期復檢,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情緒,積極樂觀。

腫瘤的中醫藥調治
嚴重威脅國民健康的頭十位癌症是: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子宮癌、卵巢癌、腦瘤。這些讓人們聽之色變的癌症,找對治療方法才是重中之重!對於腫瘤的治療,經驗豐富的胡國燦醫生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腫瘤的中醫治療,要『扶正為主,祛邪為輔』,要積極的爭取儘快手術、放化療治療。

任何疾病治療的前提是要先辨證,腫瘤的治療也是這樣。辯證論治強調治病必求其本,中醫藥治療腫瘤,必須進行辨證論治,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身體強弱、病期早晚,採取或攻或補的方法,做到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傷正。」成功案例分享

中醫藥的治癌作用
對於中醫藥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作用,吳連恩醫生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手術、放療、化療仍是目前治療腫瘤的三大主要方法,但手術會損傷臟腑組織器官,引起創傷出血;放、化療缺乏選擇性,毒副作用大,而且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損傷作用。配合中醫治療,可減輕毒副反應,提高療效,增強免疫功能,防止復發轉移,提高生存率。因此,積極運用中醫藥與手術、放化療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進一步提高腫瘤治癒率的重要途徑。

一、 中藥與手術結合
術前中藥扶正治療,可增加手術切除率,減少手術併發症,可多使用補氣養血、健脾補腎的藥方;術前中藥抗癌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癌症發展。 術後中藥治療,可以調理脾胃、益氣固表、養陰生津;長期中藥調理,應扶正與祛邪相結合,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根據不同病種及臟腑特性,辯證用藥。

二、中藥與放療結合防治
毒副反應和後遺症:中醫認為放射線為熱毒之邪,易傷陰耗氣,治療應以養陰益氣、清熱解毒、涼補氣血為主。放射性肺炎可用清燥救肺湯加魚腥草、黃芩等;放射性肝炎可用茵陳蒿湯;放射引起骨髓抑制,可用八珍湯或升血調元湯。中藥的放射增敏作用:中藥配合放療,有一定協同增效作用,扶正增效方(含黃芪、枸杞、女貞子、太子參、紅花、蘇木等)通過改善癌細胞的乏氧狀態而起增敏作用。

三、中藥與化療結合
化療期間、化療前後可中醫藥調治,提升機體素質,腫瘤治癒率可提高1倍以上。防治毒副反應:化療會損傷氣血,化療後的中醫藥治療應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主。全身反應或骨髓抑制可用八珍湯、升血調元湯等;中毒性肝炎可用茵陳蒿湯;炎症反應可加用清熱解毒藥(銀花、連翹、板蘭根、蒲公英、黃連等)。

四、辨證調治、扶正為主
對於已失去手術、放療、化療機會的晚期惡性腫瘤病人,中醫藥治療自始至終均要扶正治療,結合患者的體質情況及不同病種,在扶正培本的基礎上,可選用大劑量的抗癌中藥,以期達到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傷正,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